“新股中签能涨多少?”这恐怕是每个打新股的朋友,在填单子、摇号、公布结果那一刻,最最关心的问题了。毕竟,几百块、一两千的申购费,换来的是一夜暴富的机会,还是颗粒无收的尴尬,全看这“涨幅”两个字。
我刚入行的时候,也跟很多人一样,觉得新股就是金矿,中了签就意味着稳赚不赔。那时候,市场环境确实好,很多新股上市首日动辄翻倍,甚至好几个涨停板。但这些年,我见过太多上市即“破发”的情况了,也就是跌破发行价。尤其是那些估值虚高、行业前景不明朗、或者市场情绪不好的时候,新股的表现往往差强人意。
所以,第一个要搞清楚的误区是: 新股中签能涨多少 ,这个涨幅是没有固定答案的,它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。把它当成一种“彩票”的心态,可能更容易接受结果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。很多时候, 新股中签能涨多少 ,确实能带来不错的收益。关键在于,我们要学会区分哪些新股更有潜力,哪些可能存在风险。
那么,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新股中签能涨多少呢?我说几个我平时会重点关注的:
首先是发行价。发行价如果定得过高,即便公司质地不错,但因为已经透支了部分增长预期,上市首日往往上涨空间有限,甚至容易出现破发。反之,如果发行价相对合理,甚至偏低,那么上市后的表现通常会更好。
其次是公司基本面。这是最核心的。公司的盈利能力、增长潜力、行业地位、管理层能力等等,这些都是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基础。即使上市首日涨幅不大,但如果公司基本面扎实,后续的走势也值得期待。
第三是市场情绪和同行业可比公司表现。在牛市氛围下,即使是普通的公司,也可能因为市场整体的乐观情绪而获得较高的溢价。反之,在熊市中,即使是好公司,也可能因为市场缺乏流动性而表现平平。
还有一点,就是承销商和保荐机构。有些经验丰富、声誉良好的承销商,会比较注重新股的上市表现,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“护盘”,或者通过路演等方式为新股营造良好的市场形象。
做了这么多年,我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“打新”逻辑,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,但至少能帮我提高中签后的收益概率。主要看几个方面:
我会重点关注那些行业景气度高、公司处于行业龙头地位、或者有独特技术壁垒的公司。比如,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很多科技类、生物医药类的公司,上市后表现都普遍不错。
其次,我会仔细看招股说明书,特别是公司的盈利模式、营收增长情况、净利润率、现金流等关键财务指标。我会将这些指标与同行业已上市公司进行对比,看看公司是“优等生”还是“普通生”。
另外,我会关注机构的认购情况。如果机构的认购非常踊跃,特别是那些知名的长线资金,那通常说明他们对公司前景看好,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
我曾经也犯过错误,有一次就打了一个当时非常热门的消费品公司,发行价也看着不高,但是上市后就一直没怎么涨,我当时还在想,怎么 新股中签能涨多少 ,这简直是“原地踏步”。后来复盘发现,是当时那个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竞争过于激烈,而且公司自身的品牌溢价并没有达到预期,加上市场很快就进入了调整期,所以就没能起来。
近些年,监管层对IPO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比如注册制改革,以及对发行定价的约束。这些改革的目的,是为了让新股的发行价格更加市场化,也更加合理。这意味着,过去那种“低价发行,上市即炒作”的模式正在被逐步改变。
注册制下,发行定价的自主权给了发行人和主承销商,但同时也要求更高的信息披露质量,以及对公司估值的合理性负责。所以,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新股,定价可能比以前要高一些,但如果公司基本面真的扎实,那么上市后的表现依然可期。
比如,我前段时间关注的一个半导体材料公司,发行价虽然不算低,但考虑到其在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地位,以及下游客户的强劲需求,上市后虽然没有那种“一字板”的涨停,但表现也比较稳健,体现了公司自身的价值。
对于我们散户来说,虽然不能像机构一样深入尽调,但通过上述几个方面,也能大致判断一个新股的潜力。更重要的是,别把目光仅仅局限在“上市首日能涨多少”。
我的建议是,对于自己看好的、基本面扎实的公司,即使上市首日涨幅不大,也可以考虑长期持有。毕竟,打新股的本质,是参与一家优质公司的成长。如果只是为了短线投机,那风险也随之增加。
有时候,我也看到一些朋友,中了新股之后,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想卖掉,生怕股价跌了。但如果公司本身是个好公司,可能短期波动是正常的,长期的价值一定会显现出来。
总之,关于新股中签能涨多少,没有标准答案,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,我们是可以提高打新成功的概率,并从中获得相对更满意的收益的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