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到“中粮有多少糖厂”,很多人脑子里可能立刻就蹦出个数字,或者是希望直接得到一个精确的答案。我理解,毕竟大家都想知道这巨头到底在“糖”这块儿布局有多深。但话说回来,这事儿不像查个电话号码那么简单,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行业里,很多时候“有多少”这个问法,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
我刚入行那会儿,也常被问到类似的问题,什么“XX公司有多少个生产基地”、“YY集团有多少条生产线”。那时候年轻,总想着把事情一次性说清楚。但做了几年下来,才发现,尤其是像中粮这样的庞然大物,它的版图是不断变化的,而且“糖厂”这个概念,本身也挺有弹性的。
有时候,我们说的“糖厂”,可能指的是那种从甘蔗或甜菜直接压榨、提炼糖的大型现代化工厂。但有时候,也可能包含一些合资的、参股的,甚至是仅仅负责糖品深加工、分装、贸易的加工点。更别提一些早期可能存在的,已经整合、技改,甚至改换门庭的厂子了。所以,直接给个数字,要么不准确,要么就是个“大概”。
我记得有一次,为了一个项目,我们需要摸清楚南方某个省份的糖业产能分布。当时查了很多公开资料,也咨询了一些当地的朋友。最终发现,有些名字还在,但实际上已经和其他企业合并,或者产能调整了;有些看似独立的小厂,却是某个大集团的子公司,纳入整体计算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这种“动态变化”和“从属关系”,让“有多少”变得非常微妙。
说到中粮,大家首先想到的是“粮食”,但其实它的业务范围很广,糖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。中粮有多少糖厂,这个问题,不能只看它直接控股了多少个实体名字里带“糖厂”的。我们得从产业链的角度去看。
中粮的糖业,更多的是一种全球化的布局,包括了从上游的糖料种植(比如在一些国家可能有农业合作项目),到中游的糖厂生产,再到下游的糖品贸易、分销,甚至还有一些衍生物的开发。所以,就算它直接“拥有”的传统意义上的糖厂数量不是特别惊人,但它通过参股、合作、战略协议等方式,控制或影响的产能,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。
我有个朋友,之前在中粮的某个粮油贸易部门工作,他们就经常和糖业部门打交道。据他讲,中粮在糖方面的采购和销售网络非常庞大,跟全球很多糖厂都有合作关系,甚至有些是排他性的采购协议。这种合作关系,虽然不是直接的“拥有”,但在商业逻辑上,和拥有一个糖厂,在稳定供应和市场定价上,效果是类似的。
我们做事情,不能光看纸面上的数字。我经常去各地考察,特别是那些农产品产区。我见过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“加工厂”,但实际上它的技术、规模和它背后连接的集团,都相当可观。反过来,有些名字听起来响当当的大型工厂,如果产能利用率不高,或者设备老化,那实际贡献也就有限了。
在糖这个领域,地域性很强。中国的糖主要产区在南方,比如广西、云南。中粮在这里肯定有布局,但具体形式可能多种多样。我记得大概十多年前,有一次去了趟广西,跟当地的一些糖业协会的人聊。他们就提到过,像中粮这样的大型国企,在整合地方糖厂、引进新技术、提升管理水平方面,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有时候,与其说“有多少个独立的厂”,不如说它在推动整个区域糖业的升级。
我们当时在做一项关于原料供应的分析,就需要了解各个糖厂的生产能力、榨季情况,以及它们与当地种植户的合作模式。那会儿,为了获取相对准确的信息,我们真的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调研,包括实地走访、访谈管理层,甚至有时候还要通过一些非公开的渠道去侧面印证。
就我个人的经验判断,要回答“中粮有多少糖厂”,最稳妥的方式,可能是在它主要的经营区域,比如中国国内,去梳理其主要的糖业资产,包括全资、控股、以及占有重要股权的合资企业。但即便是这样,数据也可能会有滞后性,因为企业的重组、并购是常态。
有时候,我们也会碰到一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。比如说,某个糖厂可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个品牌,但它可能被中粮以一种我们不常听到的方式纳入了进来,比如通过一个基金、一个投资平台,或者干脆就是控股公司的控股公司。这种层层嵌套,会让信息变得复杂。
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,就是要评估一家欧洲大型食品集团在亚太地区的糖料供应网络。当时我们要了解它的上游供应商,其中就包括一些位于东南亚的糖厂。我们费了很大劲,才弄清楚其中一家厂,虽然名字很独立,但背后的大股东,其实就是我们要分析的那家欧洲集团,而且它还和中粮有合作。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和业务关联,让原本看似简单的问题,变得异常棘手。
所以,如果有人问我,中粮到底有多少个糖厂,我会先问他,“您指的是哪种意义上的‘糖厂’?是直接控股的生产基地,还是包括了合作、参股的产能?是只算国内,还是全球范围?”
总的来说,中粮有多少糖厂,这更像是一个持续更新的动态问题,而不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给出答案的静态数字。从我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,中粮在糖业的布局,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性的、全球化的整合,它通过多种方式,影响着糖的生产、贸易和消费。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,确实很难,也未必能完全反映其在糖业的真实影响力。
如果非要一个大概的说法,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和了解,中粮在中国境内,应该直接或间接拥有、控制着不止 handful (一小撮) 的糖厂,尤其是在主要的糖产区。但具体的数字,我实在是不敢随便给。这需要非常细致的企业股权穿透、资产梳理,而且还得考虑它海外的布局。这活儿,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个数字搪塞过去的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