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什么是风能?” 这个问题,问出去,不同的人,答案怕是不尽相同。我接触风电这行,算算也有二十个年头了。刚入行时,大家都还在琢磨那巨无霸一样的叶片是怎么设计的,塔筒怎么才能屹立不倒。现在嘛,感觉大家聊得更多的是怎么“捕捉”风,怎么让这些风变得“可用”。所以,如果非要我用最直接、最实在的话来说,什么是风能?那就是——风,在转动,然后它就成了能。
其实,风本身就是空气的流动,是大气层受到太阳辐射不均,以及地球自转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运动。说白了,就是空气跑起来了。你站在户外,一阵大风吹过来,那股劲儿,你站不稳,手里的东西可能都被吹跑,那股力量,就是风能。只不过,这股力量很分散,而且来去无常,怎么才能把它“抓”住,并且变成我们熟悉的电,这就需要点技术了。
咱们风力发电机,那巨大的叶片,就是专门用来“捕捉”风能的。叶片的设计,说起来也是个大学问,它得抓住风的动能,让它带动叶片旋转。你可以想象一下,风吹过飞机翅膀,翅膀能提供升力,这跟叶片的设计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是利用空气动力学。叶片转起来,带动中间的主轴,主轴又连接着增速箱,把慢悠悠的旋转速度提升上来,最后带动发电机,发电。
这个过程中,最核心的就是能量的转换。风的动能,通过叶片、主轴、增速箱,最终变成了电能。当然,这中间还有不少损耗,比如空气阻力,机械摩擦什么的,但总体上,它是个高效的能量转化过程。尤其跟烧煤比,那可是干净多了,不用冒烟,也不用担心碳排放的问题。
说到“捕捉”风,这可不是随便插根棍子就能行的。风力发电机,尤其是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大家伙,它的选址,它的设计,都跟风的特性息息相关。你想,在山东沿海,风总是比内陆某个山区要稳定,而且风速也大。所以,一个好的风电场,首先就得是个风力资源好的地方。
我们经常会去考察一个地方的风力资源,那得用专业的风速仪,在不同的高度,连续记录很长一段时间的风速和风向数据。这就像给一个地方“体检”,看看它的风“脾气”怎么样。数据分析出来,才知道这地方能不能建风电场,能建多大的风电场。有时候,我们为了更精确地了解,还会搭建一些临时的观测塔,装上各种仪器,那可不是闹着玩的,天冷的时候,在十几米高的塔上操作,冷风呼呼地吹,那滋味,一般人扛不住。
当然,风电机的设计也得跟风“配合”。风速太小了,转不动,风速太大,又怕损坏。所以,风电机都有一个启动风速,还有个切入风速,超过一定风速,叶片会自动调整角度,甚至停止转动,这就是所谓的“风机保护”。我记得刚开始接触一些进口风机的时候,对它的控制系统就觉得很神奇,能根据风的变化,自动优化发电效率,还能自己“诊断”出一些小毛病。
风能,最让人头疼的,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,就是它的“不稳定性”。风不是你想让它吹,它就吹。有时候,连续好几天,风都懒得动,那时候,风电场就歇菜了。反过来,有时候,风又太大了,超过了设计极限,那可就麻烦了,得赶紧停机,不然叶片受损,那损失可就大了。
这种不稳定性,对电网来说是个挑战。电网需要的是稳定、可靠的电力供应,风电一上来,就好比往稳定水流里加了点“波浪”,需要电网有能力去“平抑”这些波动。早些年,我们还不太懂怎么协调,有时候风电发电量一大,电网就“吃不消”,只能弃风,也就是白白浪费了风能。
现在嘛,随着技术的发展,我们有储能设备了,比如锂电池,可以把多余的风能储存起来,等到风小的时候再放出来。还有智能电网技术,能更好地预测风力发电量,并进行调度。我见过一些项目,为了解决弃风问题,自己投资建了储能电站,把以前白白丢掉的风能,现在都能变成钱了,这思路,我很欣赏。
随着陆地上的风电场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位置,于是,目光就渐渐转向了大海,也就是海上风电。海上风资源一般比陆地更丰富、更稳定,而且一旦建起来,就不会像陆地风电那样,受到土地占用、噪音扰民等问题的困扰。
不过,海上风电那可是另一番景象。首先,打桩、安装,那都不是陆地上能比的。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叶片,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塔筒,在海上安装,那得用巨型起重船,而且海上天气多变,一个浪头打过来,安装进度可能就全被打乱了。
我参加过几个海上风电项目的现场指导,那真是见识了什么叫“与天斗,与海斗”。风浪大的时候,船根本没法靠岸,设备也吊不起来。而且,风机建在海里,维护起来也比陆地上麻烦得多。潜水员下海去检查基础,海上作业的风险,可比陆地要大得多。
还有一个有趣的点,海上风机,为了防止海水的腐蚀,它的涂料和防腐处理,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。而且,有时候,海风吹来的沙尘,细微到你都看不见,但时间长了,对风机的运行还是会有影响,所以,风机外壳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,都得非常讲究。
现在大家一说风能,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发电。确实,发电是风能最主要的应用。但是,风能的应用,远不止于此。你想,在一些偏远地区,没有电网覆盖,靠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,就能满足基本的用电需求,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。
我看到过一些项目,用风能来驱动海水淡化设备,这对于沿海缺水地区来说,意义重大。还有,风能还可以用来制氢,绿氢,这可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。把风能产生的电,用来电解水,制备氢气,然后氢气可以储存,运输,用在交通、工业上,这就是所谓的“风电+储能+制氢”的联动模式。
所以,回到最初那个问题,“什么是风能”?在我看来,它不仅仅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形式,更是我们人类利用自然规律,创造更清洁、更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一种智慧的体现。它在不断挑战我们的技术极限,也在不断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。而我,有幸能参与其中,看着这些大家伙一点点地转动起来,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,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