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理财是什么?”这问题问得挺实在,也是很多刚开始接触财富增值的人最关心的问题。我接触过不少人,有的是刚拿到年终奖,有的则是看着别人账户里的数字蹭蹭涨,就想着自己也得“理”起来。可往往一谈到理财,很多人脑子里闪过的就是“买什么能赚得最多”、“哪个产品收益率最高”。说实话,这思路,有点走偏了。真要说理财是什么,我倒觉得,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对自己未来负责的行动,而不是单纯的买卖和数字游戏。
咱们还是得回到根子上说,理财的本质,说白了就是怎么让钱在可控的风险下,跑赢通货膨胀,甚至实现增值。这里的“可控”,很重要。很多人一听到“风险”,就吓得不敢动,或者反过来,完全忽略风险,只盯着那几个诱人的高收益数字。我见过不少因为盲目追求高收益,结果本金都没保住的例子。比如前些年某个P2P爆雷,很多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就这么没了。那时候,他们最常说的就是:“我怎么没看到风险?” 可问题是,风险是客观存在的,你选择视而不见,它也不会因此消失。
所以,理财的第一步,也最关键的一步,是认识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。这玩意儿不是你觉得自己能承受多少就多少,得结合你的年龄、家庭状况、收入稳定性、对未来资金的需求时间等等来综合判断。比如,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,家庭负担轻,有稳定的收入,那他可能可以承受相对高一些的风险,配置一些偏股票类的基金。但如果是一个快退休的人,手里就这么点钱,那他肯定得把稳健放在第一位,以债券、货币基金为主。
很多人不愿意做这个“风险画像”,总觉得麻烦。但我想说,这个麻烦,比起将来因为不了解风险而造成的损失,简直不值一提。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,总得先看看地图,了解一下地形和可能的危险吧?理财也是一样,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就是你理财路上的那张“地图”。
有了风险认知,接下来就是怎么把钱“安放”的问题。这就要说到资产配置了。简单来说,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很多人宁愿把钱全部压在一只股票或者一个基金上,觉得这样“集中火力”,能赚得更快。结果呢?一旦那只股票或者基金出了问题,那就全军覆没。
我在实际操作中,经常会跟客户强调“股债结合”或者“大类资产分散”。比如,一部分钱可以放在低风险的货币基金或者债券基金里,这部分资金相对安全,能保证一定的流动性,即使市场大跌,这部分损失也最小。另一部分,可以配置一些股票基金或者指数基金,追求更高的长期回报。再有,像一些另类资产,比如黄金、房产(当然,房产的门槛比较高),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配置,进一步分散风险。
这并非说要搞得特别复杂,什么私募、对冲基金都上。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在公募基金领域里,通过选择不同风格、不同资产类别的基金,就能做到很好的分散。关键是要理解,资产配置不是为了让你某一次买卖能翻倍,而是为了让你在市场波动的时候,能“活下来”,并且持续稳健地增长。
还有一点,我觉得很多人也容易忽视,就是理财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。你理财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买房首付?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基金?是为了退休后的生活?还是为了实现某个旅行的梦想?不同的目标,对资金的需求时间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都不一样。
我见过有朋友,把退休金和孩子出国留学的学费混在一起管理,结果孩子临近毕业,市场刚好大幅回调,愁得不行。这就是因为目标不清晰,没有把不同期限、不同用途的资金分开管理。如果提前设定好,孩子的学费可以配置得偏稳健,而退休金,如果还有20年,那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权益类资产的比例,追求更高的长期回报。
而且,有了明确的目标,你的理财行为才会有更强的动力和纪律性。比如,知道是为了孩子的教育,你就更能抵制住短期市场的诱惑,坚持长期定投。这就像你有了目的地,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,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瞎逛。
前面提到收益率,很多人就纠结于“多一个百分点”。但我想说,在实际理财中,流动性和成本也同样重要,甚至在某些阶段更重要。
流动性,说白了就是你什么时候需要用钱,能不能及时拿出来。有些产品,虽然号称收益高,但一旦你想提前赎回,就要承担高额的违约金,或者根本就不允许提前赎回。比如一些封闭式基金或者非标资产。对于短期内有资金需求的人来说,这种产品可能就不适合。我一直觉得,能随时拿出来的钱,心理上才能更踏实。
至于成本,主要是指交易费用、管理费、托管费等等。这些费用虽然看起来不高,但日积月累,对你的最终收益影响是相当大的。举个例子,两款产品,年化收益率都是10%,但一个费率是0.5%,另一个是1.5%,十年下来,光是费率的差距,就能让你的总收益相差好几个百分点。所以,选择低费率的优质产品,也是一种变相的“增值”。
有时候,我甚至会跟一些客户开玩笑说,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你信任并且收费合理的专业人士帮你打理,那花费的咨询费或者管理费,其实也值。毕竟,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,能帮你省下无数的试错成本,这比单纯盯那点收益率要划算得多。
最后,我想强调一点,理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更不是一次性投资就万事大吉。市场在变,政策在变,你自身的情况也在变,所以,理财也需要一个持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。
很多人投资后,就扔在一边,几年都不看一眼。等再拿出来,发现情况已经完全不是当初的样子了。所以,我建议大家至少每半年或者一年,对自己过去的投资做一个复盘。看看当初设定的目标有没有实现?资产配置是不是还符合你的风险偏好?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、你没想到的情况?
比如,前几年,很多高成长的科技股估值很高,大家也愿意配置。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,一些公司业绩下滑,估值也跟着调整。这时候,如果你还不做调整,就可能要承担更大的风险。又或者,你本来打算五年后买房,现在因为政策变化或者家庭情况,需要提前一年,那你的投资组合就得相应地做一些调整,降低一些风险,增加一些流动性。
理财,说到底,就是一场和时间赛跑,也是和自己情绪赛跑的马拉松。关键在于坚持,在于不断学习和优化。所以,回到“理财是什么”,我现在的理解是,它是一种让你的财富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,持续、稳健地增长,最终帮助你实现人生目标的系统性方法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