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汇图?这东西说起来简单,一张图表,各种线条颜色,但真要看懂,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很多刚入行的小伙伴,看到那种密密麻麻的K线图,什么均线、MACD、RSI一股脑儿地跳出来,脑袋就大了。其实,很多人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,就是想一下子把所有指标都搞明白,结果欲速则不达。
市面上关于“如何看懂外汇图”的文章、视频太多了,我刚入行的时候也看过不少,特别是那些号称“掌握了这个指标,你就发财了”之类的宣传。说实话,这玩意儿,就像武林秘籍一样,哪有那么容易就能练成绝世神功的?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所谓的“万能指标”,要么就是把一些基本原理包装得花里胡哨,要么就是根本不实用,在我看来,更多是给新手制造一种“我需要学习更多”的心理,然后引导你去买他们的课程或者信号。
举个例子,MACD,很多人一看就觉得这个东西很厉害,能预测趋势。但实际上,MACD反应的是价格的动能,它给出的信号是有滞后性的,尤其是在震荡市场,它可能会频繁发出错误的信号,让你追涨杀跌,那可真是欲哭无泪。
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,我特别迷恋一个叫“布林带”的指标。它通过上下轨来判断价格的超买超卖。一开始确实觉得挺准,价格碰到上轨就往回走,碰到下轨就往上弹。但好景不长,市场总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时候。价格会沿着某一个方向持续地突破布林带,那时候,你还想着它会回调,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少。
说到底,外汇图的核心就是价格的变动。最最基础的,你得能看懂那根“价格线”。不管是折线图还是蜡烛图(K线图),它都记录着在某个时间段内,价格的开盘价、收盘价、最高价和最低价。K线图之所以用得多,是因为它把这些信息都浓缩在一根小小的“蜡烛”里。
你得明白,红色的蜡烛(或者说白色,看你用的平台设置)通常代表上涨,开盘价低于收盘价;绿色的(或者黑色)代表下跌,开盘价高于收盘价。每根蜡烛的长短,包括它上面的“影线”,都在告诉你那个时间段内市场的剧烈程度和方向。一根长长的阳线,说明买方力量很强;一根长长的阴线,那卖方也不示弱。而那种带长上影线或下影线的,则是在那个价位发生了剧烈的争夺,但最终价格收在了中间。
刚开始,我建议大家就专注于看K线本身,别急着加各种指标。找一个你常用的平台(比如大家都在用的MT4或者MT5),把图表清理干净,就看K线和成交量(虽然外汇市场没有像股票那样统一的成交量,但也有一些替代指标)。试着去理解,为什么这根K线会是这个样子?市场在那个时刻发生了什么?是消息面的影响,还是技术面的支撑?
看外汇图,你还得明白“时间周期”这个概念。你是在看一分钟的图,五分钟的图,还是日线图?这决定了你看到的“故事”是短期的,还是长期的。短线交易者可能每天都在关注五分钟、十五分钟的图,而长线投资者则可能主要看日线、周线图。
没有哪个时间周期是绝对“最好”的。短期图表信息更新快,波动也大,适合那些喜欢频繁操作、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。但问题是,短期图表里的噪音也多,很容易被一些临时的价格波动干扰,产生误判。我之前尝试过做超短线,用一分钟图,感觉就像在坐过山车,心跳加速是肯定的,但账户里的钱,那也是忽上忽下,最后搞得自己心力交瘁,盈利却寥寥无几。
相对来说,我个人更偏好中长线的分析。比如日线图。日线图上的K线形态,往往更能反映出市场的真实趋势和支撑阻力。日线图上形成一个看涨吞没形态,通常比五分钟图上的要可靠得多。当然,这也不是说长线就一定稳赚不赔,只是说,它过滤掉了很多短期的市场噪音,让你能更清晰地看到市场的本质。
一旦你对K线有了基本的理解,下一步就是尝试识别趋势和关键的价格区域。趋势线是最直观的工具。把图表上的几个关键的低点连起来,如果形成一条向上倾斜的线,那就是上升趋势线;把几个关键的高点连起来,如果形成一条向下倾斜的线,那就是下降趋势线。价格在沿着这条线运动,说明趋势还在延续。一旦价格跌破上升趋势线,或者突破下降趋势线,就可能是趋势要反转的信号。
支撑和阻力就更重要了。支撑位就是价格下跌时可能遇到买盘支撑,难以继续下跌的区域;阻力位就是价格上涨时可能遇到卖盘压力,难以继续上涨的区域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市场心理上的一个“门槛”。当价格反复触碰到同一个区域,但都没能突破,那个区域就形成了比较强的支撑或阻力。而一旦被突破,原先的支撑就可能变成阻力,原先的阻力也可能变成支撑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在分析英镑/美元的日线图,发现价格在1.2500附近反复受到支撑。每一次跌到这个位置,都会有买盘涌入,价格反弹。我就在1.2500附近挂了一个多单。结果,后来市场情绪转变,价格一举跌破了1.2500。我当时还抱着希望,觉得它会回到1.2500上方。结果,价格很快就测试了1.2450。这就是我没能及时止损,并且对支撑被跌破后的市场反应判断不足。事后复盘,我才明白,有时候,一旦一个重要的支撑或阻力被有效突破,它扮演的角色就会发生转变,而且市场的惯性会把价格推向下一个关键位置。
当然,很少有人只看一根线或者一个指标。外汇交易的魅力就在于,你可以把不同的分析工具组合起来,相互印证。比如,你可以结合趋势线和MACD,看看MACD的背离是否与价格突破趋势线同时发生;或者结合支撑阻力位和K线形态,看看价格是否在关键位置出现了看涨或看跌信号。
但关键是“适度”。就像我之前说的,别一股脑儿地把十几个指标都加到图表上。那样反而会让你眼花缭乱,无法聚焦。我自己的习惯是,在做日线分析时,我主要关注K线形态、支撑阻力以及趋势线,再辅以一个用来判断动能的指标,比如RSI或者MACD,但不是看它给出的具体买卖信号,而是看它在价格变动过程中的表现,比如是否出现背离。
我之前看过很多人的图表,密密麻麻的,各种颜色飞舞,看得我头晕。我问他们,你是怎么判断的?他们也说不上来,就是感觉“这里好像有信号”。这种“感觉”,说白了,就是被指标“洗脑”了,而不是真正理解了市场。所以,我一直认为,看懂外汇图,不是掌握多少个指标,而是理解市场语言,理解价格背后的逻辑。从简单到复杂,循序渐进,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分析体系,这才是最关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