债券如何获利?谈谈那些我们常遇到的“套路”与实操

今日财经 (3) 21小时前

债券如何获利?谈谈那些我们常遇到的“套路”与实操_https://wap.langutaoci.com_今日财经_第1张

很多人问债券怎么赚钱,我总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太大了。说实话,债券这东西,看似简单,其实门道多得很。有的人以为买个国债就能坐等收钱,殊不知,债券的获利方式远不止“持有到期”这一种,而且里面藏着不少坑,我见过太多因为不了解而亏钱的例子,所以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,我们这些做这行的人,是怎么看债券获利的,以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。

理解债券获利的核心逻辑

说白了,债券获利无非就是两点:一是利息收入,二是价差收入。利息这个好理解,就是发行方按照约定好的利率支付给持有人的报酬,这部分相对稳定,尤其是那些固定利率的债券。我们常说的“票息收入”,就是指这个。

但更吸引人,也更有挑战性的,是价差。债券的价格,就像股票一样,是会波动的。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很多,最主要的就是市场利率。简单来说,当市场利率下降时,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会降低,而你手中持有高利率的旧债券,就变得更值钱了,这时候卖出就能赚到价差。反之,市场利率上升,你的债券价格就会下跌。

当然,除了利率,还有信用风险、流动性等等,都会影响债券价格。所以,债券获利不仅仅是买个能付钱的承诺,更是一场对市场和风险的判断。

利息收入:最稳健,但也要看“质量”

就像刚才说的,利息收入是债券最基础的获利方式。很多人选择债券,就是看中了它相对固定的现金流。比如,我有个客户,老是喜欢买一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债,觉得地方政府总不会赖账吧。但问题是,这些债的利率未必高,而且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暴露,一些地区的债券信用等级也开始受影响。

我更倾向于推荐那些大型国有企业或者高等级信用评级的公司债,以及我们国家发行的国债、地方政府债。这些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低,能保证利息的稳定支付。当然,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,那些评级较低、收益率特别诱人的债券,我们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。
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,债券的付息方式。有的是每年付一次,有的是每半年付一次,甚至有些是到期一次性支付。不同的付息方式,对我们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有影响。比如,半年付息的债券,意味着你可以更快地把利息再投资,享受复利效应。

价差收入:市场的博弈,需要技术

这部分才是真正考验投资者功力的地方。债券的价差收入,主要来自于债券价格的变动。那么,什么情况下债券价格会涨?最常见的,就是市场利率下降。比如,央行降息了,或者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不高,倾向于把资金投向更安全的资产,这时候债券价格就会水涨船高。

我记得几年前,有个客户,在市场普遍看空债券的时候,反而逆势买入了一批中低评级的信用债。当时大家都觉得风险太大了,但他说,他研究了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,觉得它基本面没那么差,而且市场过度悲观了。结果,没过多久,市场情绪好转,加上公司经营也确实改善了,这批债券的价格涨了不少,他卖出后,光是价差就赚了不少。

当然,也有失败的例子。曾经有个年轻人,听别人说某个“小型城投债”收益率很高,就 all-in 了。结果,市场对这类债券的担忧情绪突然升级,流动性枯竭,价格一路下跌,他想卖都卖不掉,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持有,直到到期,中间的利息也没他想的那么香。这说明,对债券的判断,不能只看眼前那点收益率,更要看背后的市场环境和潜在风险。

信用利差:潜在的获利空间

说债券获利,不能不提“信用利差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风险较高的债券,比如企业债、公司债,相对于风险较低的债券,比如国债,所提供的额外收益。这个额外的收益,就是对承担信用风险的补偿。

有时候,我们会发现,某个行业的整体信用利差在扩大,但某些优质企业在这个行业里,信用利差并没有随着行业一起扩大,甚至还出现收窄。这时候,我们就可以考虑买入这些优质企业的债券,因为它们的信用风险并没有那么高,但仍然能获得较高的票息,一旦市场重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,或者行业信用利差恢复正常,它们的价格就可能上涨,赚取价差。

我曾经操作过一笔,当时因为某个负面事件,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用利差都在走高。但我注意到,有一家头部房企,虽然受到了行业波及,但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销售情况依然稳健。我就买入了他家一些短期债券,因为我相信它能平安度过危机,而且市场对它的定价有些过度悲观。事实证明,这家公司确实很快就恢复了元气,它的债券价格也随之反弹,我获利不少。

如何识别债券获利机会?

识别债券获利机会,其实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。首先,你要对宏观经济形势有判断,比如利率走势、通胀预期、货币政策方向等等。这些宏观因素会直接影响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,进而影响债券价格。

其次,要深入研究发行人的基本面。包括它的财务状况、盈利能力、偿债能力、行业地位等等。对于公司债来说,它的管理层能力、未来发展战略也非常重要。我会花很多时间去读发行人的年报、季报,甚至去了解它的供应链、客户群。

最后,还要关注市场的流动性。有些时候,债券价格下跌,并不是因为发行人出了问题,而是因为市场整体避险情绪上升,导致债券的流动性变差,价格被非理性地压低。这时候,如果你的资金量比较充裕,且有长期持有的打算,就可以考虑买入,等待市场情绪恢复。

风险提示:永远在路上

最后,不得不提的是风险。债券获利听起来很美好,但风险始终存在。最直接的就是信用风险,也就是发行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。其次是利率风险,刚才反复提到的,市场利率变化导致债券价格波动。

还有流动性风险,就是你想卖的时候,找不到买家,或者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卖出。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公开交易的债券,或者评级较低的债券,流动性风险会更高。我曾经见过一些投资者,因为急用钱,不得不忍痛割肉卖出那些流动性不好的债券,损失惨重。

所以,在投资债券之前,一定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,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。我常常跟客户说,投资债券,不是一夜暴富的游戏,而是一个稳健增值的过程,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更需要耐心和专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