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完整”这两个字,说起来简单,但真要落地到项目里,那就是个大学问。很多时候,我们觉得事情做完了,就算完成了。但回头一看,总有些边边角角没顾上,或者用户拿到手,发现缺了点什么,这时候“完整”二字就没那么容易界定了。我刚入行那会儿,对这个词的理解也比较模糊,以为把手头的任务一项项做完,就是所谓“完整”了。后来跟着师傅,看了不少项目复盘,才慢慢体会到,事情的“完整”远不止于此。
从最直观的层面讲,项目“完整”就是按照既定的需求列表,把所有计划内的功能都开发出来,测试通过,然后交付。比如我们上次做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,需求单上列了部门管理、员工考勤、报销流程等等,按部就班地把这些模块做出来,每个模块都经过了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,代码也提交了,文档也写了,这时候我们团队内部就觉得“任务完成了”。这是一种基于“执行”的完整。
但事情往往不是这么简单。客户拿到系统后,发现报销流程的审批环节,虽然能走通,但实际业务中,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审批规则没有考虑进去,导致审批流程在特定条件下卡住了,用户不得不绕开系统,用回原来的线下方式。这就是我说的,表层的“完整”可能掩盖了深层的不足。这种“完整”并没有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,甚至可能制造了新的麻烦。
我记得当时跟客户的财务总监聊,他一直强调,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顺畅运转的“报销解决方案”,而不是一个仅仅实现了“报销流程”的代码集合。这句话后来一直敲打我。一个“完整”的解决方案,应该能够覆盖用户在实际场景下的绝大多数需求,即使是那些可能不太常见,但却真实存在的边缘情况。
所以,我认为真正的“完整”,应该是一个从需求诞生到价值实现的完整闭环。这不仅仅是代码的交付,更是对用户业务流程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支撑。我经常说,我们交付的不是一个产品,而是一个服务于客户业务的工具。这个工具是否“完整”,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地、持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举个例子,我们在一个电商平台上为一家品牌商做客户忠诚度管理系统。最初的需求是积分兑换、会员等级、生日优惠券发放。我们按部就班地实现了这些功能,用户反馈也不错。但是,几个月后,我们发现虽然系统运行正常,但客户的复购率并没有预期那样显著提升。
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项目,发现虽然基础功能“完整”了,但我们忽略了“激活”用户对这些功能的感知和参与。比如,积分兑换的商品选择不够丰富,生日优惠券的样式和发放时机也比较生硬,没有跟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行个性化关联。这些细节,如果从“功能列表”的角度看,似乎已经实现了,但从“用户体验”和“业务价值”的角度看,离“完整”还有差距。
所以,我们后来做项目时,会特别强调一个“价值导向”的完整性检查。在项目收尾阶段,我们会组织一次“场景模拟演练”,邀请一些真实用户或者模拟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,让他们来操作产品,然后观察他们的反馈。有时候,我们还会把项目的主要干系人,包括技术、产品、甚至公司的市场部和销售部的人员,都召集起来,一起走一遍流程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,能够发现很多在纯粹的技术测试中难以暴露的问题。比如,我们曾有一个后台管理系统,在内部测试时所有功能都OK,但实际操作时,发现数据量一大,页面加载就非常慢,用户根本没法耐心等待。这从技术指标上看,可能是符合某个性能参数的,但从用户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,这个系统就谈不上“完整”。
后来,我们针对这个问题,花了额外的时间去优化数据库查询和前端渲染,才真正解决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。这部分额外的工作,虽然不在最初的需求列表里,但却是达成“完整”所必需的。这让我明白,做项目,有时候需要有“跳出需求列表”的勇气和能力,去思考那些隐藏在需求背后的更深层次的“完成”。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,“完整”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持续性。尤其是在互联网产品领域,市场变化快,用户需求也在不断迭代。一个在某个时间点被认为是“完整”的产品,可能在几个月后就因为市场变化或者竞品出现而显得不那么“完整”了。
我个人在管理项目时,会尽量在项目交付前,与客户就后续的版本迭代和维护达成共识。明确哪些是核心的“完整”,哪些是可以放到后续版本中去逐步完善的。这样可以避免在项目结束时,因为客户对“未竟之业”的期待而导致项目被认为“不完整”。
我们公司在帮助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,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。他们希望一步到位,把所有可能的需求都一次性实现。但实际上,很多时候,先完成一个核心功能,并稳定运行,创造出实际价值,再根据反馈和市场变化逐步迭代,才是更实际、也更能体现“完整”价值的方式。先求“可用”,再求“更好”,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“完整”的演进。
总而言之,在我看来,“完整”不是一个终点,而是一个持续追求的过程。它包含了功能的齐全、流程的顺畅、用户体验的优化,以及最终业务价值的实现。一个真正的“完整”,是让使用者觉得“好用、有用、常用”,并且能够为之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。就像我们常说的,一个产品是否成功,最终还是要看它是否解决了用户的痛点,是否创造了比它投入成本更高的价值。而这,就是我对“完整”的理解,也是我在项目管理中始终努力的方向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